全文共1230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展全局。11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
《意見》明確,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體系、積極培育銀發經濟等多個方面的規劃引導,其中“一碗湯”的距離獲鼓勵。
子女從自己家中給老人住處送去一碗湯,湯送到老人手中還不會變涼,親子間居住得相對獨立,又不失親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個概念恰恰照應了《意見》中最受關注的一句話:研究制定住房等支持政策,完善階梯電價、水價、氣價政策,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贍養義務、承擔照料責任。
家住北京東城區地壇公園附近的賀先生去年為父母在兩公里附近買了一套小戶型。賀先生表示,自家屬于東城學區房,社區內再買一套的難度太大,但小區兩公里附近便屬于朝陽,購房成本單價從13萬/m降至不到7萬/m。房子更新、社區更好。
“一站地的距離,比一碗湯更現實。”在賀先生看來,要想兼顧孩子上學與父母養老的房子,三公里內的教育與醫療配套一樣不可少,而家里頂梁柱的職住平衡也同樣重要。“距離單位不超過半小時路程、12年內不錯的教育、一家三甲醫院可能是我們這個年齡段的理想住宅。”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出,后續從養老的角度出發,一些購房政策會有所調整。可以設想會有類似的政策,即各地樓盤認購過程中,可以向此類有贍養和照料父母需求的購房者傾斜,在購房方面提供優先或便利。至少類似表述說明,養老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相關購房的支持力度也會強化。”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稱。
《意見》還明確,要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以居家養老為基礎,通過新建、改造、租賃等方式,提升社區養老服務能力,著力發展街道(鄉鎮)、城鄉社區兩級養老服務網絡,依托社區發展以居家為基礎的多樣化養老服務。
《意見》也提出,到2025年,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居住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等補建一批養老服務設施,“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逐步完善。
圖片來源:壹圖網
在嚴躍進看來,上述表態至少說明兩種市場動向。
第一、未來社區養老方面的供應需要提速,尤其是物業方面,包括新建、改造和租賃等方面都會提速。尤其是對于租賃而言,其也應該納入到當前租賃市場的改革中,真正為社區養老提供更多房源。
第二、此次提及了“社區、物業、養老”三位一體的模式,對于物業企業和養老企業等是有啟發的,后續合作的空間將更大。
此外,適老化改造也是《意見》在老人居住方面明確提出的又一點。打造老年宜居環境,將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適老化改造納入城市更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統籌推進。
圖片來源:壹圖網
比如廚房與餐廳的距離,臥室與衛生間的距離等,父母的年紀大了,空間動線能縮短的盡量簡單。未來房屋戶型設計在上述方面有所偏重,開發商才能更好贏得市場。
嚴躍進表示,總體上,圍繞養老,相關的住房、配套服務等都會明顯拉動。包括圍繞養老的物業服務等,都會大有增長。
記者丨王寅浩
編輯丨張蘭張雅婧
關鍵詞: 子女